一、展廳建設目的和意義
本次設計的延邊非遺展覽基地,旨在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,加強民族文化交流,促進民族團結。展廳的建設對于挖掘和保護地方特色文化,提升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重視,具有重要意義。通過展廳的展示與互動,我們將為參觀者提供一個深入了解和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平臺,進一步推動文化繁榮與發(fā)展。
二、展廳設計方案概述
2.1 項目主題定位
本項目主題定位為“傳承與創(chuàng)新”,旨在展現(xiàn)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底蘊與現(xiàn)代價值,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2.2 目標受眾定位
目標受眾主要包括文化愛好者、學生、旅游者以及國內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感興趣的群體。我們將針對不同受眾的需求,設計豐富多樣的展覽內容和互動體驗。
三、展廳介紹
展廳布局設計策略:展廳分為四大區(qū)域,分別為“序廳·非遺之韻”、“傳承·匠心獨運”、“創(chuàng)新·融合發(fā)展”和“尾廳·共享美好”。以下為各展區(qū)的詳細介紹:
序廳·非遺之韻
面積:約200平方米。建筑造型采用抽象的朝鮮族舞蹈元素,四周墻面以當?shù)靥厣幕碓厮囆g化處理后,呈現(xiàn)出獨特的紋理造型。入口處設置互動投影裝置,展示非遺項目簡介。
傳承·匠心獨運
面積:約300平方米。此區(qū)域分為多個小型展區(qū),分別展示朝鮮族農樂舞、伽倻琴藝術、民族樂器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。展板采用當?shù)靥厣囆g化后的紋理造型,擺放位置與實物、燈光相結合,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。
(1)朝鮮族農樂舞展區(qū):設置模擬農樂舞的互動裝置,參觀者可通過觸摸屏幕,學習并體驗舞蹈動作。
(2)伽倻琴藝術展區(qū):展示伽倻琴制作過程,并設置演奏體驗區(qū),讓參觀者親自感受伽倻琴的魅力。
(3)民族樂器制作技藝展區(qū):實物展示樂器制作過程,結合多媒體設備,講述樂器背后的故事。
創(chuàng)新·融合發(fā)展
面積:約400平方米。此區(qū)域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(xiàn)代科技、藝術的融合成果。如:
(1)虛擬現(xiàn)實體驗區(qū):利用VR技術,讓參觀者沉浸式體驗非遺項目。
(2)創(chuàng)意產品展示區(qū):展示以非遺元素為設計靈感的生活用品,體現(xiàn)非遺在現(xiàn)代生活中的應用。
尾廳·共享美好
面積:約100平方米。此區(qū)域設有互動問答站,參觀者可通過答題了解非遺知識。墻面采用透明屏+警鐘設計,寓意非遺傳承的重要性。
不同區(qū)域之間設計的過渡場景:采用主題式走廊,以時間軸為主線,串聯(lián)各個展區(qū)。走廊兩側展示非遺項目的歷史照片和簡介,引導參觀者逐步深入了解。
四、方案預計效果
本方案預計將實現(xiàn)以下效果:
提高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重視。
促進地域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(fā)展。
增強參觀者的互動體驗,提高展廳的吸引力。
五、方案總結
本次設計的延邊非遺展覽基地,充分挖掘和展示了地域特色文化的魅力,通過創(chuàng)新的設計手法和多媒體互動設備,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個全面、立體的非遺體驗空間。我們相信,展廳的建成將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作出積極貢獻。